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随诊血压变异度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8/7/10 10:20: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血压变异度 心力衰竭 
  编者按:西班牙当地时间2018年6月9日下午,在ESH2018血压变异度(BPV)专场分论坛上,韩国国立忠北大学医学院Ju-Hee Lee博士发表演讲,介绍随诊BPV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韩国国立忠北大学医学院 Ju-Hee Lee博士
 
  BPV的多种类型
 
  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体内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BPV受到运动、饮食、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特征。临床上根据变异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将随诊BPV分为四种类型:极短BPV(逐次)、短期BPV(24小时内)、长期BPV(每天)和长期BPV(随诊)。其中,随诊BPV(VVBPV)与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相关性已得到一些研究证据支持。VVBPV的血压测量方式主要包括动态血压监测、诊室测量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3种。测量间隔取决于患者就诊的次数,通常以周为单位,也有患者的测量间隔在一个月甚至一年以上。VVBPV的优势在于适合长期监测,缺点也很明显,即家庭自测血压和诊室测量血压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情况。反映患者VVBPV情况的指标主要为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目前,对于VVBPV产生的机制存在几种意见,包括抗高血压药物剂量错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测量错误以及季节性血压变化等。
 
  VVBPV与心血管结局
 
  Parati 2013年发表于《自然综述心脏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随着长期VVBPV程度的增加,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化,包括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程度增加、心血管事件增加、全因死亡率增加、蛋白尿和微量蛋白尿出现以及eGFR水平下降等。
 
  SPRINT研究结果显示,诊室测量血压与心血管事件主要复合终点并无统计学相关性(P=0.23)。
 
  血压与心力衰竭预后
 
  根据对韩国急性心力衰竭(KorAHF)注册研究的调查,患者的治疗血压与临床结局存在如下相关性:出院时及随访期收缩压/舒张压<130/70 mm Hg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较大。此类患者的血压与死亡风险的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心力衰竭患者的VVBPV
 
  目前,临床已确认,血压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存在U型曲线关系。VVBPV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存在相关性,尽管这种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对于VVBPV是否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仍缺乏相关研究加以证实。为此,Lee博士等在大型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开展一项关于心力衰竭患者的VVBPV情况的研究,旨在清晰描述心力衰竭患者的VVBPV情况,并评价VVBPV在这类患者中的临床预后预测价值。
 
  Lee博士从KorAHF注册研究中筛选出前瞻性多中心的随访研究,纳入5625例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研究对所纳入患者的平均血压和BPV情况进行记录,其中,BPV情况用患者收缩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示,最终以复合死亡率和因心力衰竭恶化所致再入院作为心血管事件临床结局。
 
  结果显示,在平均随访期144天内,患者收缩压的标准差,即VVBPV情况,与随访期的复合心血管事件风险没有统计学相关性(P=0.115,HR=0.99,95%CI:0.98~1.00)。
 
  尽管出现阴性结局,但Lee博士认为,自己的研究也存在局限,主要体现在所纳入的研究数据的随访期仅为1年。由于所纳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她仍需进一步随访、数据收集和分析。
 
  结语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和血压变化性特点需进行更多临床研究,充分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与此前的研究结论相反,Lee博士的研究结果显示,VVBPV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结局并无相关性,但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