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2008]冠状动脉CT成像----无法阻挡的冠脉成像模式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PJdeFeyter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8/8/31 11:15: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冠脉成像模式 冠状动脉CT成像 

    心血管成像技术是今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年会(ESC)的热门话题。目前之所以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CT-CA)被广泛关注,其原因是它具有无创显示冠脉解剖以及发现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力(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对于被怀疑患有冠心病(CAD)的患者,CT-CA也许能成为一种替代其他非侵入性的功能检查(如心电图负荷检查、心超负荷检查及心肌核素显像)的诊断方法,将来甚至有可能替代侵入性的冠脉造影检查(ICA)。

替代其他功能性检查:
    最近,来自于ESC核心脏病学和心脏CT影像学工作组及欧洲核心脏病学委员会的一篇报告明确指出,目前64排CT对典型冠心病的排除性诊断的可靠性甚高。对于需要行侵入性冠脉造影的患者,CT-CA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初筛检查,同时也许是一种其他功能性检查(受冠脉血流限制)的替代方法。

    目前,我们尚不清楚CT-CA与心脏功能性检查的精确联系,并且这将再次激起关于解剖诊断和功能诊断在冠心病诊断工作中谁更重要的争论。根据目前CT技术(以及ICA)水平,我们仍认为冠状动脉损伤的解剖学严重程度与其功能损伤程度之间存在不符合性,对于中度冠状动脉损伤尤其如此。如果将解剖和功能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将建立一种梦寐以求的评估冠状动脉损伤(或冠状动脉领域)的综合性的方法。

替代ICA:
    目前的64排CT-CA尚无法取代ICA,这是因为其假阳性率甚高,从而导致了很低的阳性预测值(~80%)。介入医生和心脏外科医生需要精确的冠状动脉解剖细节信息来指导血运重建术式的选择,而这一要求已经超出了目前CT-CA所能够提供的影像学图像质量。

    CT技术需要提高其空间及时间分辨率以挑战ICA,而这种技术的进步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CT-CA存在的问题:
    重度钙化病变严重影响CT-CA的诊断可靠性,不过随着高精细度的探测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将被弱化。随着可在一次或数次心跳周期内进行扫描的新型CT扫描仪的引入, CT-CA将能用于心律不齐甚至心房颤动的患者。CT技术的革新,诸如心电触发脉冲门控及新的CT信息采集方案的发展(静态调强),已经能够显著减少其早期的射线暴露剂量,使其达到与ICA检查相仿的射线暴露剂量范围。

共识和前景:
    任何新的诊断技术必须符合以下三项标准:
 相对于已有的诊断技术,该新技术应能够增加诊断的价值(或信息);
 更好的(或不同的)治疗手段及结果(死亡率/发病率);
 更好的成本-效益比。
    由于CT-CA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一份64排CT报告到2005年才出现),以上这些标准只能部分达到,并且要完全达到这些标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目前关于恰当的使用CT对冠脉硬化进行评估的共识仍在发展之中。到目前为止,CT-CA可有效地用于排除非典型性胸痛(检查前中度可能性的CAD)患者、功能性检查结果可疑阳性的患者、低风险的急性胸痛患者(心电图正常,无心肌酶谱的增高)的冠心病可能,并被用于心脏瓣膜手术或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以及冠状动脉畸形的评估。

结论:
    CT技术发展飞速,目前已有256排及320排CT正在进行临床测试。CT-CA作为一种无创的解剖学的冠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方法,其诊断潜力是如此的令人瞩目,以至于目前CT-CA已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快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

作者:PJ de Feyter
荷兰鹿特丹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翻译:史昀青  审校:常书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